X 关闭

丰梧村:“末脚村”变身“示范村”
来源: 黄山在线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27 16:52:53

在很长一段时期内,“贫困”就是黟县碧阳镇丰梧村的代名词。古称“古黟十二都”的丰梧村,一直流传着“十二都,垫末脚,不是驮柴就驮料”的说法。

时光荏苒,再次走进这个昔日的“末脚村”,吸引人们目光的,除了一栋栋古老的徽派民居,还有充满新潮气息的生态农场、浪漫风情的酒吧,以及造型别致的乡村酒店、风光旖旎的房车宿营地等。

盘活乡村资源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培育多元业态

“我来的时候,村里的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有了一定改善,但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方向。村里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了,整体缺少活力。”对刚到任时的情景,丰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涛涛历历在目。

想,都是问题;做,才是答案。丰梧村的变迁,首先是盘活资源,培育新业态,推进三产融合发展。

沿着乡村小道徐行,穿过一望无际的稻田,隐于大山脚下的无名初自然疗愈酒店出现在眼前。这里白墙黑瓦马头墙,小溪穿梭其中,不同主题设计的11栋建筑错落有致,设计简朴、装修淡雅,呈现徽派建筑特有的清雅美学。

音钵疗愈、茶道、插花……白天有舞动的阳光,晚上可见满天的星斗,一切尘世的喧嚣都悄然褪去,只有静谧的时光在慢慢流淌。

2021年,这家酒店一开业就吸引了众多游客。

山沟里建酒店,抛荒地变农场。在丰梧,每一处闲置资产都充满了无限可能。

2021年,一位“海归”青年企业家来到丰梧,投资建设朴蔓农场,流转400亩低效抛荒地,种植黟县“五黑”农产品之一的黑糯米,打造蔬菜采摘园、休闲花海、萌宠乐园等,并租赁村民闲置房屋,改造村集体废弃厂房,建成创意米酒工坊和情调浪漫的“蔓廊”,推出农事体验、萌宠互动、露营野餐、观赏酿酒、沉浸看书等休闲业态,探索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路径。

新业态在古老的丰梧村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。2022年,朴蔓农场、无名初酒店等企业通过支付租金、发动务工、流转土地等方式,带动村民增收,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。

柔性引进人才

激活“第一资源”

“这个连廊建成后,太阳晒不到,下雨淋不着,许多村民都在这纳凉,可热闹了。”村民叶梅兰对家门口的“徽州巷陌”风雨连廊赞不绝口。

这个被村民点赞的纳凉处,由国际乡村营造社的乡建青年设计。

今年5月,这群来自伦敦大学学院、香港中文大学、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青年人,来到丰梧村开展乡村建设实践,与村民共建田野驿站、水渠廊桥等乡村节点,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公共空间。

人才是乡村振兴的“第一资源”。近年来,丰梧村创新柔性引才方式,通过“荣誉村民”等形式,吸引近百名各类人才落户。

建筑师张靓秋、刘鲁滨夫妇是丰梧村的常住“新村民”。今年2月,他们发起丰梧·季乡村建设行动,分乡村赋能圆桌论坛、国际乡村营造社、乡村公共空间再创和乡村建设巡回展四大板块,面向国内国际招募青年建筑学子,围绕乡村节点、公共空间等改造和活化利用,通过艺术赋能、创意赋能、社区营造赋能,探寻乡村振兴更多可行的路径。

眼下正值暑假,丰梧·季乡村建设行动,也吸引了许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。

“乡村古建保护情况怎么样,乡村项目落地情况如何,群众对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高不高,是我们这次调研的重点。”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梁希实验班学生张顺涵建议,推动更多的“大学+乡村”特色项目落地丰梧,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服务。

就地就业创业

共建幸福家园

“在家门口上班,通勤时间省了一大截,最重要的是能照顾到家里,陪在孩子身边,不缺席他的成长。”林玉兰是朴蔓农场的一名前台工作人员,原先在外地工作,看着近几年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,便毅然和丈夫一起返乡就业。

周涛涛告诉记者,去年,村内企业为村民提供47个稳定就业岗位,带动季节性务工180余人,平均每人增收6000余元。

丰梧村乡村美了、产业强了,也为村民提供了创业的广阔舞台。

“大丰收!七月小菜园,时蔬随心配。”2021年,因为采收季节,自家的蔬菜供大于求,在朋友圈随手发的一条“蔬菜盲盒”帖子,让郑涛意外开启了返乡创业路。

误打误撞的“蔬菜盲盒”火了,“黄山好物”一不小心成了爆款。郑涛趁热打铁成立了黄山拜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帮助村民带货,将当地的豇豆、茄子、辣椒等有机蔬菜,以“盲盒”方式打包挂上电商平台,送上大城市的餐桌。

“从最开始每周几单到几十单,再到平均每天固定有100多单,累计卖出了6万多公斤蔬菜。目前,公司链接了60多户村民,平均每户增收6000余元。”郑涛告诉记者,公司在碧山流转了30多亩抛荒地,种植多品种高品质蔬菜,打造标准化示范蔬菜基地,培育推广“萝卜计划”,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。

郑涛透露,他下一步将创办“酱菜工坊”“主题农场”等项目,开展自然教育、亲子游、共享菜园等文旅活动,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。

值班编辑:程红妹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